物质的形态和变化
【综合概述】
物态变化是热学部分的重点。涉及到题型几乎能够全部覆盖。从2006年的中考命题情况来看,这部分内容除注重基本概念的考查外,还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试题,出现了知识迁移的试题,探究冰熔化规律的试题,熔化和凝固图像的试题,等等。
【考点预测】
【预测1】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走向与图像相结合。用图像、图表表示物态的基本特征所涉及的知识。
一、从物态变化的过程图像判断不同阶段物质所处的状态。
1.小红在“观察水的沸腾”的实验中,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,如图1所示。
(1)从图像中可知,水的沸点是 98 ℃。
(2)小红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,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较少;水的初温较高;酒精灯的火焰较大 (写出一种即可)
(3)她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℃,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,她的想法正确吗? 错误 (填“正确”或“错误”)
2.如图2(A)所示是小明同学研究萘熔化时的实验装置图,图3(B)是她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熔化――凝固曲线。请回答:
(1)萘熔化后为使其凝固,应撤去装置图中的 酒精灯和烧杯 。
(2)根据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:①萘是 晶体 ;②萘的熔点是 80℃ ;萘的熔点 等于 它的凝固点;③熔化过程用了 3min
时间,凝固过程用了 4min 时间;④熔化、凝固过程分别 吸 热、 放 热,但温度 不变 。
(3)在该实验中,小明同学把装有萘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,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萘均匀受热 。
2.甲、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,从图中给出的信息,我们可以判断__甲_____物质是晶体,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232 __℃。该晶体加热___15____min后开始熔化。
二、从图表中判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。
3.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
|
物质名称 |
固态水银 |
金 |
铜 |
铁 |
钨 |
固态氢 |
|
熔点(℃) |
-38.8 |
1064 |
1083 |
1535 |
3410 |
-259 |
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〔 D 〕
A.铜球调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.在零下255℃时,氢是固态
C.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℃的气温 D.用钨制成的灯丝不以熔化
【预测2】温度计的使用
一、温度计的构造、原理
3.比较如图3所示中的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:
(1) 测量范围不同 ;(2) 最小分度值不同 ;(3) 液泡大小不同 。(4) 体温计上方有缩口 。
二、温度计的读数
4.如图4所示,是温度计的一部分,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27℃,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的液柱,使它正确地表示出该温度.
提示:该温度的最小分度值是1℃
三、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
5.如图5所示,的各种情景,其中正确使用了温度计的是 〔 D 〕